七年前的五月某一天,我們全家來到位於關渡的北藝大看戲,那晚夜風徐徐,帶著幾許涼爽和清閒。校園裡道路旁一條肥胖的野狗用臉貼著我的腿,牠瞇著眼,嬌順地享受我的撫摸;約莫半刻鐘後,我們各奔東西。

這晚傳統音樂系演出的劇碼是王昭君出閣,用南北管崑曲、絲竹銅鈸的形式,描寫西漢宮女被賜嫁至異域他鄉的故事,對比於現今媒合來台的外籍新娘,不同的時代卻重複著相同的宿命。

我父親圓瞪著眼,在京話和古語的交替之間專注聆聽,捉摸著戲曲間的音調,管與弦,鼓與鑼,舞與唱,我不知道他感受多少;今晚他穿戴正式,似是準備衣錦還鄉。一直以來,他鮮少提及他在華中的青春往事,我明白那是膽怯也是思念,那段淵源,那份關係,是打斷了骨頭還連著筋。

近代的中國是濃縮的亂世,朝代、國號、軍閥,各類型的強權快速更迭,遭四面八方蠶食鯨吞的東亞,內憂外患頻仍不止,先後經歷革命、抗日、剿共、撤退,沒有一回不榨乾人的盼望,那年代的命活得卑賤,有多少能為理想而活?只為生存罷了,攢一個子兒算一個;而逃難嘛,各自紛飛,到了末了,敢問誰能真的顧得了誰?

父親經常過度的節省與焦慮,我其實是懂的,我能理解他的人生中遭遇多少危難,原是富賈子弟的他,卻經歷國共的戰亂,獨自流亡來台,身無分文,舉目無親,他生於湘潭,3/4的人生卻在台灣渡過。

他也是這塊土地上的新住民。

故鄉,就此變得陌生,沒有人能定義他的失落,好似混血的撒瑪利亞人,追尋不到一個明確的歸屬。時代自由演繹,各種意識形態都在無限上綱,都在台灣這塊小島上彼此激烈衝撞,歷史的洪流中,壓抑的環境裡,誰能不錯亂?

那舞台上搓揉旋繞的雙手,似為隱喻時間的流轉與族群的融合,迴返的身段,是放不下過往的綿延眷戀。生命,是場迫不得已的冒險,也是來回擺盪不停歇的潮汐。

戲散了之後,一家同行漫步下悠長的坡道,父親一路領前走著,如往常的漠然不語,在陌生的巷道裡走錯了路,直到我叫住了他,才佇足回頭。

家,是永恆的朝向,渴慕一份被瞭解的懷抱,人皆亦然。

High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一論是基督教教義中極為重要、卻又晦澀難懂的觀念之一,在神學發展的歷史中,第二世紀的北非迦太基教會主教特土良(Tertullianus, 150-230 A.D.)首先使用「三位一體」(Trinity)一詞,主後381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更確立了聖靈的神格,然而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時間,至今連綿不斷的辯論仍在持續當中,顯示人類不曾滿意於對三一的詮釋,亦呈現了上帝內蘊複雜又豐富的面向與特性。

在早期的教父時代,於君士坦丁堡會議(381 A.D.)召開前一年,加帕多家教父貴格利(Gregory of Nazianus, 329-389 A.D.)提出了「互滲互存」(Perichoresis)的概念,以解釋三位一體中的相互關係,父、子、聖靈在本質上是獨立而有所區分的,但仍然深深地和其他兩者相互關聯,說明了神的三個位格同時存在,但各個位格也同時「滲入」彼此的生命當中,換言之,父、子、聖靈共享神聖性,一起源出愛、分享愛,但也一同受苦。

但該時期僅鞏固了三位一體的神聖性,卻尚未對上帝的「受苦」有較全面的體認,一般認為與「被動地受苦」相對的,只有「不能受苦」,因此曾有希臘的哲學派支持聖父無感論,然而,還有第三種形式的受苦,亦即「積極地受苦」,自願投入受苦當中並承受環境影響的可能性,如同耶穌的道成肉身,主動地降世為人類的罪受難。二十世紀的十字架神學家莫特曼(Jürgen Moltmann, 1926- A.D.)指出,十字架揭示了愛就是積極受苦的奧秘,而上帝三一的本質必須反映出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,基督教對其「互滲互存」的闡釋,正提供了一個實際的社會群體的例子,在所有的社群中,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的互滲互存,如同現代流行歌手張懸在「城市」一曲中這麼唱著:「時光穿梭,我們不在左右只在彼此其中。」在看不見的巨大關係網絡中,我們其實相濡以沫。

相對於愛的,不是恨,而是冷漠(Indifference),我們紀念棕樹主日是為了再次思考耶穌進耶路撒冷城的經過與價值,祂的目的不是為了稱王,卻是要豫備受難,要為我們流聖潔的寶血,祂願意因為愛的緣故而受苦,願意破碎自己來與我們的生命「互滲互存」,而得享基督的愛的我們見到其他人受苦的時候,是袖手旁觀?還是願意挺身而出、積極地與其一同受苦?


註:本處刊載之文章部分納入台灣神學院神學系基督教教理報告內容中。

High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這是一句大多數基督徒都能朗朗上口的標語,在如今充斥著成功神學的基督教界中,的確引發了前所未有的潮流。多麼吸引人的口號呀!放眼望去如同一片欣欣向榮,每位基督徒的心中都大有盼望,復興的應許似乎已經翩然降臨,雀躍、活絡等詞彙皆不足以形容如此激昂蓬勃的生機!

我們要靠主得勝!但是請等等,稍安勿躁,不妨冷靜一下,問問自己:上帝有說要讓你靠嗎?什麼時候說的?你確定?

主禱文中明白地說道:「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,」代表著上帝深知人的軟弱,供應著人的需要,向上主禱告顯明著我們對祂的信心,而禱告並非只是靠嘴巴向上帝呼喊而已,倘若一個人患病,只禱告卻不尋醫,不但不理性,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;我們祈求,但也必須付出行動,更要試著欣然接受上帝的帶領。

而上帝的呼召是什麼?德國牧師潘霍華嚴厲地指出:「當基督呼召一個人,祂是召他來為祂死。」耶穌基督賞賜給我們的是重價的恩典,是讓人可以跨過罪的鴻溝,能藉著祂到天父那裡去;「我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,」這已超越世界與時間的概念,教導人要注目在復活的永生,倘若我們的靠主得勝只在求取自己的利益,或擴張自己的權勢,在數量上計較得失,如此一來,基督的恩典也將因我們的墮落而變得廉價,十架就此變回兩根木頭,白白枉費了耶穌流下的寶血。

向上帝祈求是祂所賞賜給我們的權柄,既然是權柄,就不可濫用之,基督徒對上帝有著純然的信心固然是好,但也要分辨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呼喊「靠主得勝」,否則不明事理地胡亂祈求,不懂得上帝的心意,惹得上帝發怒,後果可是不堪設想的。

High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死亡是生命裡最好的發明,它汰舊換新,今天你是新,很快的你就是舊。」蘋果執行長賈伯斯(Steve Jobs)在史丹福大學2005年的畢業典禮上說道:「既然你終究會死,就不必擔心冒險會讓你輸得精光。反正遲早,你都會輸得精光。」時間限制著世上一切受造之物,沒有人能長生不老,都要面對死亡,都要向它俯首稱臣,認輸。

死亡,是一扇航向未知的門,而失敗也是,都是生命中必然的冒險。

在另外一場2008年的哈佛大學畢業典禮裡,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(J.K. Rowling)說著:「失敗,才是你人生中最自由的經驗。」成名前的羅琳,離婚、失業、獨力扶養女兒的壓力曾一併襲來,還須承受親戚的目光與自卑的評價,這是她人生中輸得最慘的一次黑暗,那時候的她幾乎什麼都沒有,但也正因為什麼都沒有,才有無限的可能,才能夠學會倚靠恩典,然而渡過恐懼之後,便能得享自由與釋放;話雖如此,仍沒有人喜歡輸的感覺,本文也並非鼓吹唯有失敗才是真價值,但一個真正的信仰不是教你如何贏,而是讓你有勇氣面對輸。

耶穌從一開始就輸,一名馬槽降生的木匠兒子、經常和社會底層的人來往,被自族人排擠、駁斥,最後遭到控告、鞭笞、戴上荊棘冠冕、釘十字架,除了施行神蹟以外,耶穌幾乎沒贏過,甚至最後要受難前,祂在客西馬尼園裡憂傷地俯伏禱告:「我父啊,倘若可行,求你叫這杯離開我。」(太26:39),顯見此時祂的肉體與意志都脆弱至極,不管裡子還是面子都輸光了,潘霍華(D. Bonhoeffer)卻在「追隨基督」(The Cost of Discipleship)一書中如此註解:然而這杯誠然要離開祂,只要祂喝下去!

「服」下「輸」的苦藥,這需要無比的勇氣!生命是河,時光是水,我們從來留不住什麼,「輸」是一種失去,然而在基督的永恆裡卻不受輸贏的綑綁,你即便失敗也能不斷從新得力(renew your strength);我相信,藉著神的愛的引領,我們將愈來愈明白如何在失敗裡飛翔,懂得生活,而非生存。

High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感謝神!古亭教會一年一度的夏季兒童營又將到來,這是個為上帝做工的機會,目前約有45位小朋友報名,將懷著期待的心來到我們當中,也祈願上帝能賞賜更多的莊稼予我們收割,在這宣揚福音的工場中,讓我們正確地引導並扶助初生待發芽的靈魂。關於營會的現況,教會中已經可以見到我們布袋戲佈景的建置漸趨完備,戲劇組的排練與配搭也越來越熟練,經常是不被看見卻至關重要的後勤組們負責項目繁雜,舉凡教材的規劃、道具的製作、學員手冊的撰寫等等都在逐步完工中,期盼會友們除了為這個營會代導之外,也能夠參與我們的大小事工,並且好康道燒報,告訴親朋好友,使得更多小朋友可以加入我們,同領受來自上帝的福分與恩典。

現今學校環境裡面時常可聽聞霸凌的事件,仗著強勢欺侮弱勢,相違於耶穌以強容弱的示範,不見公義之光。本屆的主題是「勇敢驚驚」,旨在宣導小朋友當自身或周遭出現霸凌事件時,應該如何面對,短劇的教材中將引述以斯帖的故事(以斯帖記),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(路10:25-37),以及不饒恕人的惡僕(太18:21-35),盼望能從聖經的角度,教導小朋友學習以屬天的眼光行事;此外,霸凌的行為不限於肢體暴力,言語的霸凌在社會中更是屢見不鮮,經上所記:「凡自高的,必降為卑,自甘為卑的,必升為高。」(太23:12),群體的言語論斷與肢體霸凌相似,背後都隱藏著傲慢自大的心態,成熟的基督徒須更加謹慎,不可貼人標籤,不可輕易否定或貶低別人的行為動機,不然即是論斷,並不造就人;自義的道理為神所棄,真理之內的公義不僅包含了憐憫,且不違背公平,我們需對事判斷,而非對人論斷,人與人之間用愛心說誠實話的重點仍在愛心,以關懷與在乎對方的感受為出發點,愛是義的實體,若沒有「愛」,就沒有「義」的存在了。

願神祝福我們能有蒙悅納的工,讓我們不只服事這群小朋友們,也教導我們如何互為服事,在主裡彼此順服,同為天國的拓展努力。

High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人生永遠都有兩條路,一為順從自然,一為跟隨恩典。」

人時時刻刻都在面臨選擇,但若追根究柢,不難發現各種決定的動機不過是出於「聰明」或「仁慈」兩者,聰明的決定往往可讓你短期獲利,得立竿見影之效,但仁慈的決定卻可能讓你吃力不討好,甚至全盤皆輸。

基督徒每一次做決定都難免歷經掙扎,因為天國的思想活在我們心中,但我們的肉身卻活在世上,聖靈與肉體彼此衝突、拉扯,難以平衡,基督徒像是操著不同語言的異鄉人,在不屬於自己的土地上討生活,不僅溝通困難,而且還要受逼迫,實在有苦難言。

隨波逐流吧!我們總是經常聽到有人這麼說,「順從自然」意即試圖去掌握社會中運行的遊戲規則,用驕傲的心態征服一切;而「跟隨恩典」則是在嘗試逆轉世界價值的過程中,將自己和萬物謙卑地放在上帝的憐憫裡,將最終的審判權柄交託給神,後者不僅需要對他人存有仁心,更需要對上帝存有信心。不過,等候和傾聽比行動和說話困難,人有時候需要靜下來,聽候上帝的旨意親自彰顯,而當我們停息的時候,上帝仍未休止祂的作工,「時空」是個相對的概念,沒有任何物體處在靜止狀態,在小尺度的場域裡,分子因反應的碰撞而斷裂或鍵結,在大尺度的空間裡,星球默默地公轉自轉,太陽系繞著銀河系移動,銀河系繞著宇宙的中心行走;而時間不斷流轉,如永生之樹,因光合作用生長茁壯,在季節的更迭裡花開花謝,落葉腐敗後歸根,自土壤中重獲滋養,增長年輪,譜成生命的永恆樂章。

見約伯記的最後,上帝並沒有申明為何將苦難加至虔敬的約伯身上,只單單述說了祂的創造,約伯眼見神如此浩大又細膩的創造之後,便不再陳情自己的苦楚,只感嘆:「我從前風聞有祢,現在親眼看見祢。」(伯42:5),人的行為固然有好壞之分,但一個生命的對錯卻不能被定義,只能用愛去接納,恰如陳珊妮有首歌這麼唱著:「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,那就是對與錯的總合。」

High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基督教重視關係,人與神之間的關係,基督徒與鄰舍之間的關係,但往往基督徒逼迫其他基督徒的激烈程度,遠遠勝於外邦人,基督徒們長久接觸與研考聖經,常自以為手握真理,卻丟棄了憐憫,以信仰之名彼此批鬥,將神的義消費殆盡。

「信仰如同一把斧頭,既沉重,又輕盈。」法蘭茲‧卡夫卡(Franz Kafka)如此感嘆,認為信仰是難以達成的境界,但揮舞起來卻是極其鋒利傷人。

回顧新約時代,雖然當時羅馬帝國統治著猶大地區,但耶穌卻非受羅馬人所害,而是被自己的門徒出賣,自以為深黯律法的祭司與文士慫恿無知的猶太人,將耶穌釘了十字架,但是祂卻選擇為他們祈求:「父啊!赦免他們;因為他們所做的,他們不曉得。」﹝路23:34﹞,便將自身獻為活祭,成為義的中保,放下自己的身段並接納他人的軟弱,祂懂得使用「愛」來修復關係,這便是牧者的心腸,不僅操練自身,同時也容讓別人的匱乏,然而如今在萬民皆祭司的概念裡,每位基督徒都是其鄰舍的牧者,沒有人可以推託,都需要去學習這種溫柔。

教會是天國與世界的中繼,在此我們可以預嚐天國滋味的甜美,不過天國不在乎時間的長短,世界卻在乎效率的快慢,教會是由一群願意「悔」,卻仍然在「改」的人所組成,這中間轉換的過程極為漫長,再跌倒更是極可能發生的事情,因此教會裡的弟兄姊妹們需要相互包容與扶持;我們都是罪人,「成聖」是我們永恆的目標,不是已達成的狀態,所以基督徒不可自滿,並且要相信人可以從軟弱變為剛強,要相信人能夠藉著福音變為良善,否則我們何必傳福音?又何必接受福音?

基督徒應記得我們每個人都已承受了上帝重價的救恩,因此當憐憫人,以牧者的心腸彼此擔待,就像是主禱文裡所祈求的:「免我們的債,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。」(太6:12)

High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九九二年九月初,在阿拉斯加野外一部廢棄的巴士裡尋獲一具男屍,經調查後發現,這是一名來自華府的大學畢業生、社會新鮮人:克里斯多福.麥克肯多斯(Christopher J. McCandless)。生前他的家境富裕、前程似錦,但他卻拋棄這些令人稱羨的一切,捐出存款,燒掉現金和證件,改名換姓,深入阿拉斯加的蠻荒,企圖從此流浪歸隱,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,不料最後竟然因為誤食毒草,從此踏上黃泉路,遂成為美國震驚一時的新聞,這則故事後來著作成書並拍成電影,名為「阿拉斯加之死」(Into the Wild)。

流浪的人經常容易獲得欽佩,人們多半認為他們擁有足夠的勇氣去嘗試新鮮的事物,敢於出走、跨越,但其實對於這些流浪者而言,回到人群中反而是一種無比艱難的挑戰,面對家庭或人際關係的時候經常是脆弱的。據稱,本事件的主角克里斯是位善良且聰明的人,他飽覽經綸,能準確地以哲學進行理性思辨,他透析了人性,但也因此使他害怕人性,於是他選擇了流浪一途,從社會中永遠逃離。

沒有錯,由人所組成的社會當中,處處充滿了慾望、虛偽、欺騙、詭詐、論斷、逼迫等種種不義的事情,甚至我們號稱以基督為首、引以為傲的教會體制內,有時也變成了嚴厲的刑場,在所規範的既定架構中,刻意又荒唐地施行自以為是的救贖與赦免,而真正的公義與憐憫卻淪落為眾議之下的犧牲品。

盡管如此,當我們的周遭發生不公義或需要關懷的事情時,身為基督徒的我們難道就兩手一攤?即使我們的力量微薄、就算我們沒有崇高的地位或身分,難道就應該視若無睹、躲到曠野中彷彿若無其事?試想耶穌雖然喜歡獨自在曠野中親近天父,但祂卻仍然選擇回到人群,為門徒洗腳,甚至為了不信的人們擘開了祂自己的身體,祂明知其下場是被嘲笑、被鞭笞、被釘死,卻仍然要做,仍然定意要把自己的生命分享給眾人,將自己的愛如寶血湧流般地獻祭出去。

影片的最後,克里斯孤單且無助地在書上寫下他深刻的心得:「只有分享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」(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),然而,我們要學習效法基督,努力將愛與憐憫散播給需要的人,同時我們不可自豪,因我們的生命與其豐盛皆為神所賜與,如經上記著:「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」(約壹4:19),也正如黎巴嫩詩人紀伯倫(K. Gibran)在先知一書中所說:「因為事實上,是生命給予生命,自認為給予者的你不過只是個見證人。」

High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禱告是相信與順服的開端,基督徒之所以能藉由禱告而倚靠神,是因為相信耶穌基督有著成就的大能,也由於相信上帝的美意是純全良善的,因而願意順服在祂的權柄之下。我們仰望,我們祈求,不倚靠自己的勢力與才能,將一切憂慮愁煩交託,求神堅固我們手中的工,讓神的光照親自彰顯。

孩子們的心不沾塵,更不若大人們的心剛硬,卻是福音的柔軟沃土,種子若深埋在這些小小心靈裡面,特別易見功效。同時他們也是我們之中最小的,耶穌說我們若做在最小的身上,便是做在主身上,而耶穌更提醒我們,若不回轉像這小孩子的,斷不能進神的國。如今上帝使用我們在他們的中間宣揚福音,更是屬意要賜福予我們,在服事的過程中雖然失去了許多自由和時間,但換得的是一顆清潔與喜樂的心。

感謝神!目前我們報名人數已逾25人,願神賜下更多的禾場,好教我們能大大傳講聖誕耶穌降生的故事與真諦,將愛在聖誕的消息宣揚。而如今聖誕兒童營的各項事工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,無論是教材的設計、短劇的排演、道具的製作,都求神更加添我們屬天的智慧,將我們的異象與配搭揉合相摻,並悅納我們的擺上;此外,也特別向神祈求保守各位同工們的身心靈,在服事之中也有著飽足的餵養,讓耶穌的寶血遮蓋我們,足以面對世間的紛擾,從受傷或疲憊的狀態中重新得力、展翅飛翔。

最末,願一份和好的靈在我們當中,不僅是神與人之間的關係,也是弟兄姊妹們的合一,讓我們收回論斷、卻有寬容,並向上帝禱告,求神赦免我們相爭的過犯,求神應允我們誠心的祈盼。

High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過幾小時的車程,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日月潭,這裡海拔約750公尺,是台灣知名的觀光景點,即使在淡季,街坊巷弄裡依舊充斥著眾多的觀光人潮,這裡風光明媚,人文樸素,可以想見生活之清淡簡單,對於生長在都市地區的我有幾分吸引,總想脫逃緊繃的工作與關係,自旅行中獲得從現實抽離的渴望。

上回來訪日月潭,是今年七月中旬古亭教會的青少契出遊,憶起當時,湖泊間、山野間洋溢著別樣的輕鬆與浪漫,教我回味無窮,而旅行的心態畢竟和服事的重擔有異,位處於伊達邵的日月潭長老教會,目前由Rucu傳道和葉傳道夫妻倆人同心協力地為主獻祭,大大小小的服事幾乎都藉由他們的雙手包辦,從講道的分享、到教會刊物的整理、肢體的關懷探訪、會友及孩子們信仰的培育等,在物力財力都缺乏的這個小地方,成就如此的工更是不簡單,但這裡其實更需要的是人力,畢竟教育並非光靠金錢便能成就,週末的教會生活裡,兒童主日學和少年團契是兩場分別的重頭戲,孩子們是未來的盼望,教育是極為困難卻又必須要做的努力,在這裡可以從他們的互動與笑容之間,能看見主耶穌的手在悄悄動工,從這個禾場裡收割起歡笑的稻穗。

然而,讓我大感意外的是,大堂崇拜的一連串程序中,一開始便由小朋友們所組成的敬拜團唱出對上帝的讚美,這群還處在國高中年紀的稚嫩嗓音,已能站在台前為主發聲發光發熱,而他們今年聖誕還要自己一起同工來服事主,讓我既驚奇又感動,也教我們自省,敬拜上帝不該只有聆聽講道,起立唱歌之後坐下,我們是否只是在教會裡單單領受餵養?是否該效法他們,這群為主效力、願意為教會擺上的小小堅強心志?

和都市比起來,這裡的孩子得享的資源較少,競爭較為不易,生活中更是經常和錢在掙扎著,打工賺生活費或學習技藝作為自身的投資對他們來說,一直是個難解的抉擇,為此經常剝奪了他們接受教育的時間與機會,幸好有日月潭教會來托住他們,使他們在信仰上有造就,靈命可更新而變化,也讓他們在主內有所智慧的諮詢與依託,感謝主。

夜晚,煙火在日月潭上華麗綻放著,如同花瓣般開展,期盼福音也能在此廣傳,為主歡呼,為主歸回。

經過幾小時的車程,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日月潭,這裡海拔約750公尺,是台灣知名的觀光景點,即使在淡季,街坊巷弄裡依舊充斥著眾多的觀光人潮,這裡風光明媚,人文樸素,可以想見生活之清淡簡單,對於生長在都市地區的我有幾分吸引,總想脫逃緊繃的工作與關係,自旅行中獲得從現實抽離的渴望。

上回來訪日月潭,是今年七月中旬古亭教會的青少契出遊,憶起當時,湖泊間、山野間洋溢著別樣的輕鬆與浪漫,教我回味無窮,而旅行的心態畢竟和服事的重擔有異,位處於伊達邵的日月潭長老教會,目前由Rucu傳道和葉傳道夫妻倆人同心協力地為主獻祭,大大小小的服事幾乎都藉由他們的雙手包辦,從講道的分享、到教會刊物的整理、肢體的關懷探訪、會友及孩子們信仰的培育等,在物力財力都缺乏的這個小地方,成就如此的工更是不簡單,但這裡其實更需要的是人力,畢竟教育並非光靠金錢便能成就,週末的教會生活裡,兒童主日學和少年團契是兩場分別的重頭戲,孩子們是未來的盼望,教育是極為困難卻又必須要做的努力,在這裡可以從他們的互動與笑容之間,能看見主耶穌的手在悄悄動工,從這個禾場裡收割起歡笑的稻穗。

然而,讓我大感意外的是,大堂崇拜的一連串程序中,一開始便由小朋友們所組成的敬拜團唱出對上帝的讚美,這群還處在國高中年紀的稚嫩嗓音,已能站在台前為主發聲發光發熱,而他們今年聖誕還要自己一起同工來服事主,讓我既驚奇又感動,也教我們自省,敬拜上帝不該只有聆聽講道,起立唱歌之後坐下,我們是否只是在教會裡單單領受餵養?是否該效法他們,這群為主效力、願意為教會擺上的小小堅強心志?

和都市比起來,這裡的孩子得享的資源較少,競爭較為不易,生活中更是經常和錢在掙扎著,打工賺生活費或學習技藝作為自身的投資對他們來說,一直是個難解的抉擇,為此經常剝奪了他們接受教育的時間與機會,幸好有日月潭教會來托住他們,使他們在信仰上有造就,靈命可更新而變化,也讓他們在主內有所智慧的諮詢與依託,感謝主。

夜晚,煙火在日月潭上華麗綻放著,如同花瓣般開展,期盼福音也能在此廣傳,為主歡呼,為主歸回。

High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